“我报名参加援藏。”遂宁市船山区人大代表、遂宁高升实验小学校副校长姜勇斩钉截铁的回答到,“我是一名人大代表,理所应当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藏区学校和师生带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让他们享受均衡的教育资源。”
深入调研 提升管理质效
姜勇怀揣着“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坚定信念,主动请缨,带着满腔热忱从遂宁市船山区高升实验小学来到阿坝州理县薛城小学担任执行校长。在帮扶送教的三年时间里,他远离亲人,逐梦高原,不负韶华,与薛城小学教育同仁风雨与共,根植教育沃土,优化办学理念,提升办学品质,改善教师工作状态,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为民族地区学校的变革送来徐徐春风。
来到薛城小学后,姜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调查研究的优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研学校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并将调研情况写成建议,相关部门在接受到建议后,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建立机制,科学分工,落实责任,实施“校对校结对帮扶”“一站式学术交流”和“点单式物资援助”三大工程。姜勇根据调研成果,制定了《遂宁市高升实验小学校与理县薛城小学校建立紧密型“校联体”实施意见》及三年工作规划、“校联体”协议书、年度帮扶计划、对口帮扶活动方案等10余项规划政策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帮扶机制,盘活共享共建资源,为全面深入推进“校联体”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帮扶工作岗位上,姜勇时刻不忘肩上的重任,倾情奉献,积极搭好“教研平台,当好教育使者”。作为薛城小学执行校长,他切实做到“到位不越位,缺位及时补位,有事做顾问”,作为人大代表,他始终秉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的帮扶精神,“说理县话、当理县人、干理县事”,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用实际行动履行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
深耕内涵 增强发展后劲
“如何才能真正提升群众幸福感?这是我作为代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姜勇说,“我将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的优势和作用,针对理县群众对教育的需求,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工作。”
为达到两校管理联体共享、学校育人联体构建、学生发展联体培育的目标,姜勇积极协调船理两地教育系统的人大代表,举办交流活动,为促进船山、理县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与扎实推进,经姜勇牵线搭桥,先后举办“遂理一家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习潜能”主题活动、“‘船理’有约 共话‘双减’”校联体研讨活动、“立足新课标,走进新课堂”等大型交流活动13场,以及40余堂展示课、18场专题讲座,有力推动了对口帮扶工作,构建起更加广阔的“协作共赢”。
薛城小学学生以羌族为主,传承羌族优秀的文化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姜勇与高升实验小学教师代表一起研讨,将羌绣、藏羌剪纸作为薛城小学特色发展项目,让每个孩子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改变民族地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姜勇常说,陪伴民族地区孩子茁壮成长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与薛城小学师生朝夕相处的时间里,他深切感受到民族地区孩子的纯真与善良,他们需要更好的教育。虽然他远离家人,在条件艰苦的异地他乡工作,可当他看到民族地区孩子们满足的神情、甜美的笑容时,他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肩负使命 谱写杏坛“暖歌”
为让“校联体”工作落实落地,姜勇着力高升实验小学与薛城小学两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高升实验小学和薛城小学每月开展1次深度交流,举办1场主题教育现场会,并在文化建设理念提升、课程体系重建、学校管理、党建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讲好民族团结教育故事,传递藏汉民族深情。
在理县工作期间,姜勇充分发挥内地教师的对口支援作用,不断完善教育对口帮扶机制,切实转变民族地区教师的教育理念,优化民族地区教师教学方式,进一步深化高升实验小学、薛城小学两校之间的教育交流合作,实现了优质教育的更大范围辐射,促进了民族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让薛城小学的“教育之花”开得更加烂漫多彩。
姜勇说道:“初心所向,使命必达。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和能量,将是我一生的荣幸与骄傲。”在帮扶支教的道路上,姜勇的真情与真心,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通过他的传帮带,将人大代表的能量传递到更深更远的地方,激活了民族地区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优化了育人方式,着力破解了困扰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全面提升了当地教育教学质量,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杏坛“暖歌”!
(供稿:船山区人大 漆若兰 肖楚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