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体育我市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调查报告(摘要)
遂宁市人大城乡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2003年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以来,市政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立足市情,按照区域经济定位,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积极探索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加快丘区城镇化进程的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31.7%。市城区加快发展,建城区面积增加到34平方公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0亿元,推动了六大片区建设;三个县城和安居新城加快建设;部分重点集镇积极推进;以市城区为中心的城镇网络逐步形成。
1、领导重视,城镇规划不断完善
一是加强了规划工作的领导。市、区、县政府成立了规划委员会,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坚持重大规划提交规委会集体研究,审定。市城区三个园区分别设立建设分局,统一办理“一书两证”,实行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市、区、县相继聘请了省内外专家成立了“城市规划专家评审组”,在规划决策之前,由专家对多家规划方案进行集体评审、论证、选择,实行重大规划方案公示制度,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群众的意见,尽可能地使规划决策科学合理。二是做好规划的编制工作。市、区、县政府投资数千万元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修编工作。全市65个镇和38个乡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三是不断提高规划的档次。市政府十分重视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引进了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等学府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现已建成的裕丰园、滨江路景观工程,都充分体现了遂宁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2、整合资源,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近三年来,市、区、县政府以经营城市土地为核心,产业为载体,资本为动力,多种经营权有偿转让为依托,千方百计整合资源,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快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对土地实行“五统一”出让,进行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全市经营性用地全部以出让方式供给,商品住宅开发用地全部以拍卖方式出让,市城区土地收益达16亿元。二是市城区实现市政设施经营权、使用权和广告等的有偿使用收入1亿多元,出让天然气、自来水等公用企业股权收益3亿多元,极大地缓解了政府财政压力。三是市政府采取划拨200亩土地,市规划和建设局组织方兴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筹资,并将沿路景观营业设施的经营权面向社会公开拍卖等方式,保证了滨江路及景观工程建设所需的1.4亿元资金。四是推行了市政施工、环卫清扫的市场化运作,对出租车经营权、新增公交线路、临时停车经营权、广场、公园经营管理权等面向社会公开竞标,基本建立和完善了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制度。五是完成了凯旋路、渠河路等9条主干道改造,新建了滨江路、涪江三桥等9大路桥工程,形成“六纵十横”美观畅通的城市路网。六是县乡城镇快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射洪城镇化率已达37%,蓬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个亿,重点项目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205.8%,安居投资6.2亿元,新建街道13条,32万m2,城市面积扩大了近4倍,已形成一座独具特色的山水田园城市雏形,金华、栏江、象山等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
3、以人为本,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近年来,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注重“四个结合”,全面推进城市改造和建设工作。投资480万元改造城南片区排水系统,整治封闭了南支三渠,对凯东、界福等10个社区道路、绿化、路灯等进行了整治改造,解决了多年来居民反映的难点问题。目前,市城区人均道路面积8.6平方米,天然气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90%和99.8%;城市公交已开通17条线路,新建了城市防洪堤21公里、主排污管道18公里、水式公厕62座,一批较高档次的住宅小区投入使用;三县城分别加强了城市道路、路灯、绿化、防洪提、排水、居住小区建设和改造;市、区、镇加强了环卫管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城镇居民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4、强化产业支撑,城镇经济不断增强
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立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扶持发展壮大高金、美宁、颐康和麒山种养殖基地等,带动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促进了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二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和特点,全市重点规划了10个工业园区,20个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促进产业(企业)向园区、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和集群发展。三是在项目年招商引资工作的强力推动下,区县政府根据自身的资源特色和优势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研究和制定符合县情的县域工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相关配套措施,加快发展县域工业经济。四是加快发展中小企业、重点支持非公有经济,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引导和鼓励各类中小企业在县域和重点乡镇集结发展,提高县域工业聚集水平,形成集聚型园区经济,提高县域工业的产业层次,增强县域工业的竞争力,城镇经济不断增强。船山区以园区开发和项目建设为动力,工业经济实现了提速增效。全区规模工业企业由建区时的5家发展到24家,总产值突破4.8亿元,为推动城镇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乡镇规划严重滞后
有少数乡镇领导规划意识较淡薄,对规划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按规划实施,边建边改规划;有的乡镇虽然制定了规划,但严重滞后,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有的乡镇基础建设缓慢,环境污染严重;特别税费改革后,乡镇负债严重,财力十分脆弱,无钱对规划进行修编调整。如安居区地方财政收入仅1900余万元,只能维持全区工作正常运转,根本无资金投入乡镇规划修编和调整工作。
2、乡镇建设融资困难
一是国务院(2006)31号文件提高了征地拆迁补偿标准,被拆迁农民未纳入社保不得批准征地,不准随意征用基本农田,土地出让金纳入财政预算,工业用地必须招拍挂,制约了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二是乡镇建设很难在银行获得信贷支持,融资十分困难;三是县、乡财政改制后,乡镇的管理权限相对集中在上级部门,财政收入上缴县级财政,区、县财政只能保证重点县城建设,基本上无力投资开发建设乡镇;四是乡镇欠债很多,有的债台高筑,根本无钱投入建设和治理环境。
3、产业培育进展缓慢
县、区政府狠抓项目年工作,大力招商引资,吸引了不少项目和资金,但大多在县城及周边投入发展,而乡镇条件差,基础弱,缺乏资源和能源,投入成本高、获得收益少,很难招到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能够大量转移劳动力的中小企业投资商,普遍存在无产业支撑,吸纳农民进镇的能力弱,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到制约,没有足够的产业来容纳不断增长的城镇人口。
4、乡镇建设用地困难
国家土地政策调整后,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异常紧张,而乡镇建设用地指标非常有限,乡镇规划实施中所需的建设用地无法得到解决,增加了规划用地的难度,制约了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船山区反映,市城区规划严控区面积太大,占辖区一半多,由于多年的严控管理,有的农民危房改造和一些养殖业发展用房等所需用地不能及时解决。
三、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科学地做好乡镇规划
市政府要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加强对规划工作的领导,增强执行规划的意识,做到科学规划,强化城乡规划在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龙头作用;要加快乡镇规划的修编和调整工作,在规划修编中做到:一是乡镇规划要突出特点。每个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文化历史背景不同,不能“千镇一面”,要根据每个乡镇的实际,明确功能定位,要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出发点,以带动当地经济社会更快发展为目的。二是要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做好乡镇规划修调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规划,既要搞好基础配套设施的设计,又要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把生态环境工程纳入规划之中。三是要维护乡镇规划的权威性,一旦编制审定,就要严格执行。市政府要加快对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报批工作,尽快获得省政府批文;要加快城郊严控区的详规编制步伐,尽快出台严控区的政策和补助标准;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规划,杜绝随意性,加大对违反规划行为的查处力度;规划部门要制定出乡镇规划发展、管理的具体办法和规定,严格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使乡镇规划建设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2、制定优惠政策,为城镇化建设注入活力
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有关政策,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和资金,特别是国家对小城镇建设的用地政策、沼气改造资金、水利水土资金、城镇规划拆迁补助资金、新农村试点资金、重点镇项目补助资金等用以改善我市乡镇基础设施条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小城镇建设,探索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吸引社会资金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新路子;要树立用市场机制变钱,借外力、挖潜力生钱的理念,精心包装一批工业项目、商业项目、旅游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广泛招商引资,从而形成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攻破资金短缺制约城镇建设的瓶颈,从而为乡镇建设注入资金活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3、强化产业支撑,推进城镇化进程
各级政府要利用工业产业化优势,积极引进项目,吸引外资和民间资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要利用农副产品的资源优势,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新型生产模式,发展壮大纺织食品工业;要充分利用我市的区位优势和商品集散地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有特色的城市中心商业区;要深度发掘整合神秘资源,充分展现诱人旅游文化,精心包装,营销八大旅游奇观,走旅游带动型路子。从而把市城区建设成区域性工业、商贸、信息、文化、科学和教育中心。同时,要充分发挥小城镇联结城乡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增强城乡经济的关联度、形成城乡之间互为补充、互为依托、互为市场的互动关系,建立城乡交融、协调配套的大流通格局,推进各种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和合理的配置。
4、整合土地资源,缓解土地供需矛盾
市政府及国土部门要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坚持“提前动手、长远考虑、利于发展”的原则,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积极调整用地结构,把保障工业用地放在建设用地的首位,对投资强度大的工业项目实行土地价格优惠;结合城镇建设,对原有城镇用地进行改造,提高基础设施的共享性,提高城镇用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减少城镇发展对耕地的占用;要以金土地项目为重点,着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增加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要在摸清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地域经济和区域条件,制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标准,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促进土地利用率的提高;要进一步加大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和违规违法占地的查处力度,依法保护好耕地。
200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