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推动遂宁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锂电之都”,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共遂宁市委八届六次全体会议结合遂宁产业发展实际,作出如下决定。
一、强化责任担当,全力践行建设“锂电之都”使命任务
(一)深刻认识重大意义。建设“锂电之都”,是遂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东方体育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大部署的具体行动,是更好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全局的必然要求,是抢抓新一轮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兴起重大机遇的务实之举。建设“锂电之都”,是省委赋予遂宁的重大使命任务,是壮大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兴增长极的重要支撑,是全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锂电材料基地的关键部分。建设“锂电之都”,是遂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战略要求,是加快建设成渝中部现代化建设示范市的现实需要,是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支撑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新兴动能。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高质量建设“锂电之都”、以特色优势产业引领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积极主动作为、迅速担当履责,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举全市之力建设“锂电之都”,牢牢掌握绿色低碳发展主动权,助力实现换道超车、跨越发展。
(二)准确把握总体要求。坚定以东方体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推动锂电等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锂电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生态圈,着力建设全国一流、全球领先的关键锂材料集散地、电池产品制造新高地,引领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筑“三城”兴“三都”、加速升腾“成渝之星”,加快建设成渝中部现代化建设示范市提供有力支撑。
(三)科学确立发展目标。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服从战略全局,遵循发展规律,适宜遂宁市情,建设具有突出优势和鲜明特点的“锂电之都”。到2025年,全市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成效,建成全国知名、世界闻名、行业著名的“锂电之都”。
——产业规模加速倍增。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全产业链年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年利润总额超过200亿元,产业规模在全省的占比达30%以上。
——产业链条成熟稳定。加快提升基础锂盐供应能力,年产能达20万吨以上;合理匹配锂电材料需求增长,正极材料年产能达120万吨、负极材料达20万吨、电解液达20万吨以上、隔膜达20亿平方米以上、电池集流体达30亿平方米以上、其他辅助材料达5万吨以上;加快发展锂电终端产品,锂离子电池年产能达100GWh以上,其中动力电池达80GWh;加快废旧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年处理能力达20万吨以上。
——企业集群更加壮大。培育年营业收入百亿元级的企业6户以上、十亿元级的企业15户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60户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户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实现新突破,新增上市企业1-2户。
——创新能力加速提升。培育国际国内领先的锂电技术研发平台2个以上、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平台5个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达3%以上。
到2030年,锂电产业关键领域在全球地位持续巩固,成为更多细分领域引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引领力的“锂电之都”。
二、统筹规划布局,全力打造特色锂电产业集群
(四)突出区域发展特色。坚持因地制宜和特色发展相结合,推动区域均衡协同发展,形成全市域配套格局,支持各地争创国家和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发展示范基地等。支持射洪市建设“锂电之都”核心区,持续巩固基础锂盐、正极材料产能优势,加快区域配套能力建设,打造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基地。支持安居区建设“锂电之都”引领区,在巩固基础锂盐、正负极材料产能基础上,推动隔膜、电芯、电池集成系统、关键辅材等重要环节加快成势。支持蓬溪县建设“锂电之都”拓展区,在做实正负极材料产能基础上,积极发展隔膜、铜箔、电芯、关键辅材、包覆材料等配套产业。支持大英县加快电子级有机溶剂产业化,发展高品质电解液及其关联产业。支持遂宁经开区、遂宁高新区、船山区围绕“动力、储能、消费”三大领域,突出发展终端生产及应用产业,打造“电动遂宁、绿色遂宁”集聚区。
(五)提升平台承载能力。坚持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以射洪锂电高新产业园、安居锂电新能源产业园、蓬溪锂电新材料产业园为主阵地,加快锂电特色“园中园”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遂宁天齐绿色低碳产业园,实现优质项目集聚成势、优质产业集群成链,打造共建共赢的特色园、专业园、品牌园。继续争创四川省“5+1”重点特色园区,积极参与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和建设。大力推进园区绿色发展,培育一批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推进化工园区扩区拓园,进一步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和服务配套能力。支持锂电园区引入和共建共享装备设施、检验检测、能耗评估、环境保护、技术服务、企业孵化等生产性服务机构,不断完善锂电产业供应链与价值链。
(六)引导项目提质增效。坚持全市“一盘棋”,充分考虑产业承载基础,增强产业抵御市场风险韧性,为绿色低碳产业留足发展空间,加快构建以锂电产业为引领,能源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协调发展的“3+3+3”现代工业体系。推行市域内无差别招商引资政策,严防过度优惠和恶性竞争。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市级统筹,推行“负面清单”机制,引导招商引资项目有序承接,严防同质化发展和产能盲目扩张。综合考量产能规模、技术前景、研发创新、资金配套等因素,重点引进和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的项目,鼓励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三、加强稳链固链,全力推进锂电全链条协作配套
(七)深化锂矿资源合作。持续加强与甘孜州、阿坝州等锂矿资源富集地区战略合作,探索“飞地经济”模式下的利益共享机制,加快实施锂矿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项目。鼓励企业“走出去”,主动参与海外锂矿资源竞争,与锂矿资源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探索开办“国际合作园区”,充实锂矿资源基础,提升产业集群资源自给能力。鼓励锂矿资源企业加强与天齐锂业、盛新锂业、四川裕能等基础锂盐和关键材料企业合作,发挥龙头企业开发技术和生产技术优势,将锂矿资源掌控优势加快转化为产能优势。
(八)稳定基础锂盐供应。支持基础锂盐龙头企业抢抓平衡国内供需矛盾机遇,在关键材料供应稳定、研发创新投入充足、配套资金适量充裕的前提下,因时因需适度扩大生产规模。大力发展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无水氯化锂、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等优势产品,深入推进金属锂及型材生产,扩大金属锂在未来电池和新型合金材料等方面的产业化运用。
(九)巩固关键组件优势。巩固全球最大锂电关键材料生产基地地位,推进四川裕能、富临新能源、四川锂源、四川新锂想、四川盈达、乾元电子等企业释放产能,持续巩固锂电正极材料优势,多元化发展磷酸铁锂、三元锂材料等技术路线。推进四川坤天、四川翔丰华等企业释放产能,稳定石墨负极材料供给能力,重点发展硅基负极、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负极、金属锂负极等多种新型负极材料。加快产能短板配套补链,充分研判终端需求和下游产能实际,加快电解液、隔膜、铜箔、铝塑膜等主辅材及组件产能扩充,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
(十)加强锂电池制造及回收利用。提升产业链终端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动力、储能与消费类锂电池,推动蜂巢能源、立业锂能、天劲动力等企业加快项目实施,力争早投产满产。引入电芯及模组、PACK制造、CTP电池、电源管理系统等领域项目,加快提升关键组件配套能力。大力发展锂电池回收及综合利用产业,推动锂电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循环发展,加快建设废旧电池循环再利用和对废旧电池材料物质拆解回收利用项目。鼓励企业对标创建,开展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申请,积极培育“白名单”企业。
(十一)加快终端场景应用。发挥锂电在新能源领域众多应用场景优势,赋能5G、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应用需要,支持建设锂电“数字化智慧工厂”,在“智能生产”“智能物流”上探索创新,打造锂能智慧工业4.0应用新场景。加强与成渝联动协同,加快城市电动化进程,推进“人车电云”融合工程等项目,实施以锂电应用为主的“电动计划”,布局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及服务网络体系,加快“充电桩进小区”、中心换电站等应用项目建设。贯彻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理念,结合城市“第五立面”综合改造提升,融合光伏发电等绿色低碳应用,丰富“光储充换”场景,打造绿色低碳锂电应用场景。
四、突出科技赋能,全力引领锂电产业创新发展
(十二)加快构建新型创新体系。推动锂电产业从资源吸引向技术引领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创新体系建设,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和科研团队实施“揭榜挂帅”项目,将技术创新和研发成果在遂宁开展工程测试、中试和成果孵化,努力打造锂电材料产业创新集群。支持重庆大学锂电及新材料遂宁研究院加快先进技术攻关,加速成果应用和产业化。推动成立川渝锂电研究院创新联盟,拓展校地、校企深度合作,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单位开展锂材料产业体系建设和标准制定,引领先进技术开发。支持射洪市打造锂电新材料创新中心、储能电池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
(十三)加快产业链创新发展。推动产业链向新技术进军,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引育创新人才、攻克关键技术,不断做强锂电产业创新链,赋能锂电产业发展。加快布局下一代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积极布局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产业链条,抢占前沿市场。鼓励四川大学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平台、重庆大学锂电及新材料遂宁研究院、西南科技大学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产学研机构开展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隔膜、关键核心组件、新型电池开发与技术储备。
(十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企业向科学技术化转型,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试点示范项目,紧跟市场需求,开发新兴产品,推动产品更新换代,保持市场竞争活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联合有关机构牵头申办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力争掌握行业规则发言权,成为行业引导者。鼓励天齐锂业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合作,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十五)加快汇聚专业人才。推动人才资源向专业型发展,推进建设锂电产业研究院等智库机构,加强与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合作,推进组建专家顾问团和产业研究团队,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趋势、产业政策、技术演进等,提升锂电行业与时俱进能力。打造锂电职业教育高地,加快建设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射洪锂电产教融合基地,支持有条件的职业技术学校增设锂电相关专业,采取“企业+订单”模式,积极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加强锂电产业劳务品牌建设,支持“川中锂工”劳务品牌提档升级,培育遂宁锂电特色工匠。
五、优化支撑体系,全力构建优质锂电产业生态圈
(十六)加快培育优质企业。实施育强培优计划,以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关键环节配套能力为目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支持天齐锂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和全球布局,充分发挥“链主”优势,争当全球最大矿石提锂生产商。支持四川裕能、富临新能源、四川锂源、四川新锂想等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加速拓展市场,充分释放产能,联合打造全球最大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加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壮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群体。
(十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入开展锂电产业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建设,扩大锂电产业外贸企业数量和进出口规模,力争实现锂电产业开放水平量的突破与质的飞跃。加强与澳大利亚、智利、巴基斯坦等国家锂矿资源富集城市的交流合作,探索共建“国际飞地”合作模式,支持重点锂电企业参与海外运营,吸引海外企业到遂宁投资兴业。加强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等合作,继续做强中国(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品牌,鼓励遂宁锂电企业积极参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交流活动,提升国际市场认可度,增加国际市场占有率。
(十八)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发挥水耗、能耗、碳排放、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的引领作用,帮助企业开展生产技术、安全、环保、节能等诊断,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节能改造、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安全升级改造等,进一步补短板、防隐患、改问题,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制造体系。努力提高锂电产业生产环节清洁能源应用占比,紧跟国际碳规则变化,引导企业开展环境产品声明、碳足迹认证等工作。完善遂宁锂电大数据中心,增强“中国锂电产业发展指数(遂宁指数)”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探索建设锂电产业链供应链交易平台,打造区域交易中心。支持射洪市建设四川省国家锂电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锂材料分中心。
六、健全保障机制,全力营造服务锂电产业氛围
(十九)健全要素保障机制。加强锂电产业要素保障与运行调度,坚持“超前超常、联审联批”机制,着力协调、解决锂电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用好用足能耗替代指标省级统筹支持政策,统筹全市能耗替代指标,对锂电产业项目予以优先保障。鼓励企业对标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能效标杆水平和国际国内行业先进水平,切实降低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为全市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腾出更多能耗空间。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科学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确保工业用地规模不减少。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工业用地“标准地”和弹性供应模式,在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中安排不少于30%用于工业用地,在工业用地中安排不少于30%优先保障锂电项目。加强水电气基础设施建设,适当超前布局,有效保障锂电项目用水用电用气需求。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用好现有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锂电产业基金,支持重点企业创新发展和攻关薄弱环节。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推广“银团贷款”、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模式,加大对锂电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二十)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健全建设“锂电之都”专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统筹调度,积极研究制定引导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健全市级领导牵头锂电产业促进专班机制,增强锂电产业发展专业队伍力量,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发挥智库作用,加强锂电产业发展研究。健全督导考核机制,定期评估、严格考核,以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基准,结合亩均效益、税电指数等综合效益指标,将其纳入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考核内容和督查重点,促进“锂电之都”加快建设,引领全市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摘自遂宁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