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蓬溪琪英菌业“掌舵者”宋强的办公室,优秀人大代表的奖杯摆在办公桌最显眼的位置 。 “这份荣誉时刻激励我要做更多 实 事,深感责任重大。”宋强 如是说。 他坚持把“企业发展、农民致富”作为公司的经营理念和追求目标 , 解决 企业周边 乡镇近 5 00余人就近就业,每年务工收入达 200 0余万元,为带动群 众增收致富 作出了重要贡献。 敢想敢闯敢干 做干事创业的带头人 ? 2009年,宋强关停自己在眉山传统蘑菇种植产业,以技术和资金入股的方式加盟蓬溪当地一家木耳种植基地,并全权管理。然而因木耳种植季节性强与公司制度方面的原因,基地的管理难度大,成本高、效益低,致使这次投资严重亏损,惨淡收场。宋强说,这是他人生最低谷的时刻,他曾无数次想过放弃,但韧劲和不服输的性格让他坚持了下来。 通过长期在市场上的摸索调查,宋强发现杏鲍菇行业具有远大前景,他果断自费前往福建漳州学习最先进的杏鲍菇种植技术,通过不断的研究和试验,终于掌握了现代化杏鲍菇种植技术。2012年,他投资2000余万元创立了蓬溪琪英菌业有限公司,工厂化生产杏鲍菇,并不断完善与改进杏鲍菇种植技术,使公司杏鲍菇产量、质量远远高于其他同行业厂家,取得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公司日产菌棒18万袋,年产杏鲍菇5000万袋、各类食用菌共计2.5万吨,年产值达1.5亿元,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宋强也成为西南片区杏鲍菇产业的带头人。2018年5月,琪英菌业启动三期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年生产能力将扩至1.2亿袋,实现年产值3.8亿元,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杏鲍菇生产基地。 打造扶贫车间 做群众致富的领路人 自从2016年当选县人大代表以来,宋强深知“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责任与担当,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2018年,宋强将厂区削菇车间改造为扶贫车间,专门为贫困人员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和就业岗位,把过去简单的送钱送物变成现在的送技术、送工作,就业务农两不误,实实在在地激发了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发挥了“小车间”的大作用。 蒋从琼是一名建档立卡困贫人员,只要家里农活忙完,她就会来琪英菌业新建的扶贫车间削杏鲍菇,平均每个月可以赚到3000元左右。比起在外打工,这点工资并不算高,但离家近,工作时间制弹性大,她可以按时回家给长期卧病在床的丈夫熬药。在这个约15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里,像蒋从琼这样的工人约有40人,近九成来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一年来,琪英菌业的扶贫车间免费培训贫困人员100余人,帮助120余名有就业愿望但难以外出打工的农村妇女、老人、残障人员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践行社会责任 做为民谋利的贴心人 富而思源,回报社会。在企业发展取得了成功的同时,宋强深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时刻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 宋强长期坚持定期到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贫困村留守老人,2013年以来,长年资助40余名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孩子读书,每年拿出5万余元用于捐助贫困的中小学生。2017年,企业定点联系帮扶的群利镇九寨村贫困群众122人,累计用于公益事业资金达60余万元。 在担任县人大代表的3年里,宋强还积极参加代表各类视察、调研活动,他提出的《东方体育加强公路超重超载车辆治理的建议》得到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列为2017年度重点督办建议,交警、运管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治理超载超限违法行为,全县道路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在自身企业投资380余万元做好污水处理和烟尘处理专项工程的同时,宋强还参与提出《东方体育加大环保公共设施的配套设施建设及运行管理的建议》,促进城乡环境质量提升,还群众一片碧水蓝天。 在谈到未来时,宋强目光坚定,他说:“人民群众选我当代表,这是对我的信任,同时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将继续做好两件事——坚持做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事,坚持做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 (蓬溪县人大办 ?张旭 ?黄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