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县迭代升级人大代表“家站”:
推动家站“进小区进园区” 一手护民生一手助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今年以来,蓬溪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要求,以打造“特色家站”为抓手,推进“家站”提档升级,让代表“家站”真正建起来、动起来、活起来,实现了“平台建设有特色、代表服务有创新、代表活动有亮点”,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力助推民生改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人大力量。
突出特色 因地制宜“建家站”
“代表‘家站’是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和为人民服务的主阵地,只有将代表‘家站’建在基层一线、发展一线,才能更好的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今年以来,蓬溪县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代表“家站”迭代升级工作,聚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代表“家站”建设与县委“三县三城”发展战略深度融合,不断延伸“家站”触角,推动“家站”进园区、进企业、进小区。
为助力绿色智造先进县、乡村振兴示范县、书乡门地特色城建设,分别将工业、农业、文艺等三个专业界别代表之家建在上游工业园、现代农业园和市民文化中心;为助推文旅融合知名县、“锂电之都”拓展区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深挖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将代表联络站建在高峰山旅游景区、锂电产业园区、老公安局居民小区和中国红军第一村,着力打造“三家四站”七大特色“家站”。
目前,全县建成“3+20+54”代表家站体系,即3个专业界代表之家、20个乡镇(街道)代表之家、54个代表联络站,实现了各乡镇(街道)、产业园区代表家站全覆盖,逐渐探索出家站建设融合发展新路。
创新机制 务实高效“用家站”
“建起来”不是目的,“用起来”才是关键。为推动代表“家站”实体化运行,蓬溪县人大常委会聚焦“家站”建设新要求,创新“家站”运转机制,让“家站”用起来、动起来。
建立了常委会领导、各委室对口联系代表“家站”制度,通过组织开展各类视察调研、座谈活动,加强各代表“家站”工作交流互动,形成对标竞进、比学赶超良好氛围。持续完善工作考核、建议收集办理等机制,提高代表“家站”运行情况年终考核占比,用考评“指挥棒”激发“家站”运行动力,确保群众在代表家站“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
除了把群众请进来,蓬溪县人大常委会还积极推动让代表走出去,引导代表以“家站”为依托,按照“便民、亲民、惠民”的原则,出家站、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真正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
擦亮品牌 以点带面“创示范”
蓬溪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点带面创示范,依托“三家四站”七大特色“家站”品牌,引领各乡镇(街道)打造独具特色“家站”品牌,逐步形成“一家(站)一品”家站建设新格局,精心指导各代表家站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走访联系选民月”“选民接待日”等系列活动,让“家站”活起来、实起来。
工业、农业等专业界别代表之家和锂电产业园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家站”建在产业链条上的优势,主动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助力10余家企业破解发展难题20余个;大石牛角沟代表联络站多次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特色活动,助力“中国红军第一村”加快建设,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定香寺代表联络站以承办全市旅发大会为契机,多次督导项目推进情况,为高峰山4A级景区创建献计出力;老公安局居民小区代表联络站引导居民自治自管,让昔日“三无”小区旧貌换新颜,为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创新社会治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新路径、新样本。
代表来自于人民,履职为了人民,活动由人民参与,成果由人民检验。今年以来,全县共组织15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进家入站,累计走访联系选民518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820余件,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860余件。下一步,蓬溪县人大常委会将不断丰富“家站”内容,持续优化“家站”服务,更好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蓬溪贡献人大力量。 (蓬溪县人大常委会 苏先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