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新《代表法》为指引——书写基层人大工作新篇章 |
|
时间:2025-07-04 21:10:05 来源: |
|
|
新修改的《代表法》正式落地,这不仅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为新时代人大代表履职、基层人大工作点亮了心灯、指明了方向。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王天福主任围绕新修改的《代表法》开展的专题培训,恰似一场及时雨,让基层人大工作者对这部法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新时代基层人大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启示与思考。 新《代表法》犹如源头活水,为基层人大工作注入全新活力与理念。从总则中对“坚持党的领导”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着重强调,到具体条款对代表履职规范的细致细化,每一处修改都彰显着立法者的智慧与对时代需求的精准把握。新增条款及调整表述对代表履职保障、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完善,为基层代表搭建起更广阔、更坚实的履职平台。在基层人大工作中,这些修改的内容意义深远,它让基层人大工作者深刻认识到,必须将法律意识深深扎根于心底,让法治思维贯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中找准方向,确保基层人大工作沿着法治轨道有序推进,让依法履职成为基层人大工作最鲜明的底色。 践行新《代表法》的初心,核心在于为民服务,镌刻为民印记。法律将“两个联系”制度作为核心内容,丰富了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这一要求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大英县人大代表王雪琴用脚步丈量民情,让上万名居民及在校师生在家校门口搭上驶往幸福生活的城市公交;代表何苗创新提出“五包联农”模式,带动村民人均增收超1.2万元;代表郭琦探索开展“一长五联”评比活动,按下村民自治“快进键”......这些基层代表的生动实践,正是对“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完美诠释。在基层工作中,只有怀揣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赤诚之心,将群众的“急难愁盼”当作自己的工作重点,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履职清单”,才能让法律赋予的话语权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惠民成效。 面对新《代表法》,基层人大工作者还需不断磨砺本领,开创工作新局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履职的根基在于实践,新《代表法》对代表履职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调研要“深察民情”,审议需“精准建言”,监督贵在“实效落地”,代表建议要“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在实际工作中,基层人大工作者要秉持“涉浅水者见鱼虾,入深水者见蛟龙”的理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扎实有效的调研,让所提建议言之有据、行之有效。同时,在数字化时代,既要传承“穿草鞋、走山路”的务实作风,保持与群众的紧密联系,又要善于运用数字化手段,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应对新形势下的复杂挑战,真正架起连接民意的“高速通道”,以过硬的本领为基层人大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贯彻落实新《代表法》是一场永不停歇的“赶考”。基层人大工作者肩负着重要职责和使命任务,应以贯彻落实新《代表法》为起点,将法律要求切实转化为行动自觉,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不断锤炼自身本领,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勇毅前行。只有这样,才能不负人民重托,用实干与担当书写新时代基层人大工作的崭新篇章,为推进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坚实力量。 (供稿:大英县人大 叶舒君)
|
|
|
|
|